昨日教孙女古诗一首,就是这首刘禹锡的《浪淘沙》之七。原诗如下 八月浪涛吼地来,头高数丈触山回。 须臾却入海门去,卷起沙堆似雪堆。 初读此诗,感觉并不深奥难懂。不就是描写八月海浪那种气势吗?诗句中也没有生僻的词语,几乎就是明白如话。 海浪的声音,高度、去向,最后形成的沙堆,描摹的清清楚楚。 直到今天我依然再三吟哦这几句诗词,感觉其中真有深意。 诗人描写的是海浪,但我却联想到奔涌的人潮。不是吗?你看看我们这些芸芸众生,谁不是被裹挟于那怒吼着的浪头之中,偏偏有人却想独辟蹊径,一头撞向那怪石嶙峋的山阳头,不是头破血流,就是粉身碎骨,而最终还是折返回来归于大海。回望那阳光下的沙滩,什么灰灰黄黄都被金色的阳光照耀着,一片雪白。 人生的世界何尝不是如此,年轻时总是黑白分明,总想着把这世界看个透彻,无数次摔打,无数次跌倒,又无数次爬起来,无数次自我嘲笑,最终还是回到了茫茫人海,也不知道自己是那海浪中的哪颗泡沫,也不明白自己是沙堆中的一粒白沙或是黄沙。 世界太大,一个人更是微乎其微。能够安享阳光就是幸福。
|